12月10日19时许,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细雨,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名正在咳嗽、嘴唇发紫的男童来到我院儿科门诊,孩子母亲焦急地哭诉:“宝宝刚才在家吃了花生米后,哭闹不止,脸色也非常不好!快帮帮我们。”
我院儿科门诊陈宥杨医生立即对男童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2岁多的男童喘憋严重,血氧饱和度只有82%,呛咳明显,呼吸困难,病情不容乐观。
初步怀疑异物堵塞气道,但男童烦躁不安,极不配合,紧急行肺部CT检查,提示伪影(伪影指的是患者在进行胸片、CT检查时,由于患者不配合,在行CT扫描过程中有局部活动的表现,导致显像出现肺部伪影的表现)。
陈宥杨立即将男童的病情上报给儿科II病区呼吸专科盛俊峰主任,盛俊峰立刻从家中赶来,凭借多年的儿科诊疗经验,高度怀疑是气管异物堵塞。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潜在危及生命的急症,孩子哭闹或者咳嗽后随时可能随气流发生移位,特别是嵌顿在声门处会迅速出现呼吸困难、窒息危及生命,尽早诊断和取出异物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镜”显神通 解除病痛
时间就是生命!盛俊峰上报医院总值班后,立刻启动绿色通道,决定为男童实施气管镜下气道异物取出术。
儿科、手术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等多学科(MDT)专家迅速组建救治小组,制订抢救方案,协调手术场地和设备,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
气管镜下气道异物取出术不仅要求术者操作稳、准、轻、快,同时也考验了麻醉师的水平以及和手术医生的紧密配合程度。小儿呼吸循环代偿能力较差,如全麻下取出异物时麻醉深度控制不当,会导致孩子发生屏气、窒息、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
沉着冷静 精准“抓凶”
手术有条不紊地开展,麻醉医生快速为男童实施全身麻醉,盛主任操作气管软镜,当气管镜置入男童气道后发现,他的主气管隆突上有一20×10mm淡黄色异物,将主气管完全堵死。盛俊峰沉着冷静,与气管镜护士紧密配合,迅速锁定目标,取物网篮到达异物所在位置后立即“撒网捕鱼”,随着盛俊峰一声令下,助手准确捕捉到异物跟着镜子一点点往外移动。
“抓紧千万不能掉啊!”这是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出来了!出来了!”随着医护人员的欢呼,这半颗危险的花生米终于成功地通过软镜取出来了!
会不会有其余的花生粒?出于职业的敏感,盛俊峰再次返回“战场”进行清理,果然发现仍有一淡黄色小异物。
“一定要轻一点,必须一次成功!不许失败!”盛俊峰对辅助护士说。由于孩子年龄小,气道狭小,花生小碎粒吸入时间较长,已经泡软,稍不注意,极易取碎。
“快快快!里面还有……”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继续作战。
一颗,两颗,三颗……盛俊峰不急不躁,边吸引边夹取,一颗颗花生碎被精准“抓捕”出来。最终,在这场耗时一个小时的拉锯战中,从宝宝狭小的气道里共取出了半颗花生米和九颗花生碎料。
异物全部取出,大家终于松了口气,手术圆满成功,男童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在重症监护观察一晚后,转回了普通病房。
“谢谢你们救了宝宝,不是亲眼看到取出来的花生碎,我都不敢相信,现在想起来都后怕。”虽然孩子转危为安,但父母仍然心有余悸。
预防呛咳 远离气道异物
在我国,气管支气管异物占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7.9%~18.1%,约80%的患儿好发年龄在1~3岁。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儿童气道异物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