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18.8cm,六旬患者肝脏现罕见巨大血管瘤!

历时3小时,刀尖上的舞蹈完美落幕

近日,荆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I病区完成一例肝脏巨大血管瘤切除。

患者姓杨,今年62岁,不久前时常感到腹胀、胸闷、消化不良,之后因上腹部隐痛到附近医院检查,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一跳。腹部CT提示:肝右叶及肝左内叶巨大团块状低密度灶,大小约18.8㎝×13.5㎝,考虑为肝脏巨大肿瘤。

巨大肿瘤的阴霾,压在该患者的心头,让其一直寝食难安。该患者立即拿着这个结果来到荆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I病区就诊。接诊医生杨卫华详细询问了其病史,在仔细查体和全面检查评估后,最终确定这个肿瘤为肝血管瘤。

血管瘤很常见,但是近20㎝的血管瘤长在肝脏上是十分罕见的。杨卫华表示,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是该患者的血管瘤非常大,位于右肝,占据了右上腹的大部分空间,进而引起了腹痛、腹胀,当务之急就是进行手术切除。

由于该患者的血管瘤体积大,位置特殊,手术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血管瘤体积大,手术创面大,容易造成出血,增加了手术风险。二是血管瘤位置紧贴重要的血管,既要将肿瘤切除干净,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这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针对这些复杂问题,科室主任王志刚带领团队对其病情、手术难点、手术细节等进行讨论;利用肝脏三维重建技术,明确了瘤体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重要脏器的解剖特点;通过虚拟手术切割,精准计算瘤体体积及剩余肝体积,细致策划了手术方案。

6月2日,手术如期进行,当医生打开腹腔探查后发现瘤体巨大,明显压迫了下腔静脉和肝中静脉。王志刚带领手术团队紧密配合,逐层抽丝剥茧,小心翼翼地将瘤体与下腔静脉之间“根须”般的血管联系一根根“掐断”,再进行血管吻合。

一切按照术前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血管瘤的边界也随之愈发清晰,最终历时3个小时,血管瘤被完整地从肝脏上切除下来了,出血量约100ml。

此时,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场刀尖上的舞蹈总算落下了帷幕。

虽然巨大肝血管瘤切除了,但该患者的术后恢复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在面临手术部位出血风险的同时,还要面临血栓形成风险,就像走钢丝,必须平衡好出血和凝血关系。此外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也是极其关键的,还要预防各种积液、感染、胆漏等一系列手术并发症。

肝胆胰外科I病区医护团队遵循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为该患者定制了加速康复计划。在医护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通过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术前合理评估、术后规范化镇痛、早期活动、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该患者术后第一天就可以进轻质流食下床活动了,一周后便拔除了所有引流管,伤口愈合良好。

出院时,该患者感慨到:“这次真是太可怕了,肝上长了那么大个血管瘤,幸运的是,遇到了肝胆胰外科I病区这么专业的医护团队,我恢复得很好,十分感谢他们。”(李梦琦)

科普延伸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正常成人的肝脏大小约为25㎝×15㎝×6㎝。

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人,根据瘤体大小可分为:小血管瘤(直径<5cm )、大血管瘤(直径5-10cm)、巨大血管瘤(直径>10cm )。多为单发,也可多发。瘤体增大后,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嗳气甚至贫血和凝血功能异常。位于边缘部位的瘤体,还有破裂、大出血的风险。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血管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血管瘤生长得比较缓慢,得了肝血管瘤不必紧张,肝部中心的血管瘤10㎝以上或肝部边缘血管瘤5㎝以上才需要做手术。因此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并予以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彩超可以作为肝血管瘤最简单和便宜的随访手段。

上篇:没有了
下篇:甲状腺美容术式守护无瑕“天鹅颈”
分享到

荆门市中心医院

↑ TOP


http://jm1.cha600.com/Img/2023/7/202307131f5b13d487b44e8183c11db3aa97ff13.jpg
荆门市中心医院
http://jm1.cha600.com/m/content/2023-06/30/000086.html
荆门市中心医院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