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中心医院电子报

2024年2月29星期四
 

荆门一医特别报道 荆门冰雪路上的生命接力 神经外科医生提醒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荆门市中心医院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16 小时!200 公里!

荆门冰雪路上的生命接力

12小时车程,4小时手术,往返200公里……一场风雪无阻的急救,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我院畅通极端天气下生命救治通道。

雪夜急诊,脑溢血患者生命垂危

2月3日22时许,我院急诊科接到一家医院的急救电话——患者邓某,女,56岁,突发头痛1天余,当地医院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即脑溢血,病情严重,因当地医疗条件受限,要求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该医院距离荆门城区100余公里,山路蜿蜒崎岖,且前一天的冻雨和大雪已经将道路冰封,这无疑对急诊人又是一次重大的考验。然而,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医生涂鹏、护士范刚慧娟没有片刻犹豫,带好氧气,微量泵等急救物品,救护车司机朱小敏检查好车辆性能,踏着浓浓的夜色,救护团队快速从市中心医院出发前往。

风雪无阻,为生命保驾护航

冰雪导致高速公路封闭,救护车只好沿国道一路紧张颠簸,一路艰难前行。路况复杂,雪不停地下,救护车只能以时速30公里甚至更低的车速艰难“爬”行。走到中途雪越来越大,雨刮器被冻住了。司机和医生下车处理车头的积雪,等到处理完毕才发现,衣服、鞋子、裤脚、袜子全部打湿,大家用塑料袋套住脚,继续前行。漫天的大雪一次次将司机的视线阻挡,医护人员一次次下车清理。衣裤湿了干,干了湿,艰难的雪路,挡不住救护团队救死扶伤的心。

4日凌晨3时许,救护团队安全抵达接诊医院。因为雪大路滑,在到达接诊医院时,救护车防滑链突然断裂,朱小敏赶紧将车辆安全停靠,迅速更换防滑链。与此同时,两名医护人员立即到病房内查看患者病情,与当班医生护士仔细进行病情交接,做好接诊后的出发准备。

顾不上休息,也忘记了吃饭,妥善安置了患者的所有管路,连接好监护设备,救护车从当地医院紧急出发。

可是,天公不作美,在返程路上,又是大雪纷飞。恶劣的天气,大大增加了转运风险,患者的生命体征,每时每刻的变化,更是对医护人员的严峻考验。在返程过程中,路面冰雪渐深,稍有不慎车轮就发生侧滑。朱小敏凝神定气牢牢把住方向盘,涂鹏和范刚慧娟一丝不苟地观察着患者的病情变化,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吸氧、用药、心电监护等各种救护操作,生怕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同时还不忘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安抚。

救护车如同风雪中的“生命之舟”,载着患者及家属稳稳向目的地前进。

在医院等候的神经外科Ⅱ病区及介入科医护人员紧张地忙碌着,不断地与出诊团队进行沟通联系,进行着接诊患者的一切准备。

及时救治,患者转危为安

经过12个小时的顶风冒雪前行,救护车将患者安全送达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早已在急诊科等待的神经外科Ⅱ病区主任陈吕安及介入手术团队刘乔、龚清永医生等立即为患者进行急诊CTA、DSA检查,结果提示右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神经外科最凶险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脑内的“不定时炸弹”,手术难度较高,且动脉瘤随时有再破裂出血的风险,破裂出血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神经外科团队制定了右侧大脑中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方案,紧急手术。经过近4个小时的全力救治,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病情稳定,无任何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此次院前院内接力、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危重脑出血患者,展现了市中心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团队精神,凸显了医院救治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高超医疗水平。

为迎战本次极端天气,市中心医院以雪为令,未雨绸缪,提前部署,举全院之力积极应对,全力保安全,护民生。1月31日,医院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加强医院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就医环境,确保极端天气下群众就医无虞。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荆门市中心医院
扫描浏览手机版
扫一扫,浏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