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9日,我们迎来了第十八个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和口号是“卒中:重在预防”。
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下面就为大家科普相关疾病知识。
什么是卒中
卒中(俗称中风)也称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失去相应的大脑功能,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患者的80%左右。
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组织间隙中,导致脑细胞得不到正常氧气、营养供应而死亡,一旦发生,极为凶险。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人,每年新发卒中33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卒中存活者中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是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所以说,卒中是威胁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
卒中可防可治
卒中虽然来势汹汹、危害极大,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世界卒中组织最新指出,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因此,公众了解导致卒中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通过身体力行、主动预防,全社会共同构筑防控卒中的健康长城,是我国卒中防控事业长足进步的最根本策略和方针。
我们应如何预防卒中
01
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自我筛查
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超重与肥胖、不健康生活习惯,和其他可能导致卒中的疾病等。
02
控制好血压
35岁以上应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每月至少测量1次,高血压患者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03
控制好血糖
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
04
控制好血脂
血脂升高一般没有症状和异常体征,必须通过血脂检查才能及时发现,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该每3-6个月就要测定1 次血脂。
05
戒烟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所有人都应该主动拒绝吸烟,并避免二手烟危害。
06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卒中风险。
07
健康饮食
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每日食盐不超过5g,少油饮食,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饮酒。
08
科学运动
健康成年人每周参加3-4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约40分钟,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的健身运动。
09
积极治疗有关疾病
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如:心梗、房颤、外周动脉疾病等。以上疾病人群的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常人,应定期体检复查,接受专科医生治疗,遵医嘱药物治疗。
我们都是自己生命和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我做起,主动预防,避免卒中的发生,就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以中国卒中学会为代表的各级卒中学会等行业组织和遍布全国、数以万计的红手环志愿者,是为中国百姓保驾护航的健康守护者,是中国卒中防控事业长足进步的推动者,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构筑预防卒中的健康长城!
识别卒中症状 把握宝贵时间
发生卒中后,每分钟大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脑组织及其所支配的运动、语言、认知及情感等多个功能也将同步逐渐丧失。
如果卒中症状能够被早期识别,患者在发病4.5小时之内被及时送达有救治卒中患者能力的卒中中心医院,得到规范的血管开通治疗,多数可以明显恢复,甚至完全恢复,健康良好的生活质量也将得以挽救。因此,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诊治,治疗和康复效果也就越好。
大家可以根据“中风120”“BEFAST口诀”,简便有效地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卒中迹象,马上拨打急救电话,立刻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