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旬老人患慢阻肺几十年,一到秋冬季节就开始反复咳嗽、咳痰,最终发展到呼吸困难、无法行走。近日,这位重度慢阻肺老人在我院全科医学科医疗团队的帮助下,重获健康呼吸。
八旬老人艰难求生
一天早上,85岁的唐爷爷发着高烧、连咳带喘被家属用轮椅推来了我院全科医学科。他每一次的呼吸都十分艰难,在杨锁平医生询问病情时,甚至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并且在病床上不能平躺只能半坐,难受的样子让家属既揪心又着急。
通过家属的讲述,杨锁平了解到,唐爷爷慢阻肺病史已有几十年了,起初只是发病时咳嗽、气喘,经过吃药、打针过几天就会好转,近几年症状逐渐加重,走几步路都会喘气,得感冒时就连下床都变成了一种奢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被称为呼吸道疾病中的“沉默杀手”,现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也可能伴有胸闷和喘息等症状。重度患者常有乏力、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如任其发展,还将引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肺功能还能恢复吗
由于唐爷爷病程漫长,肺功能已经受损,治疗目标不能仅是消除现有肺部感染病症,同时还要促进肺功能恢复,让他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经过一番系统评估后,杨锁平和责任护士根据唐爷爷病情制订了详细的药物治疗及肺部康复方案。
药物治疗三天后,唐爷爷终于能够平躺和自由呼吸,经过整体评估,确认可以进行肺康复治疗。
对于治疗结果,唐爷爷和家人其实没有抱太大的期待。他的女儿坦言,父亲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而且这个病拖了几十年,其间也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都没有很好的效果,一直就是咳咳喘喘不断,难以想象这个病还能治好。
“想要恢复肺功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医疗团队、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长期共同努力,需要专业、系统的康复指导。但是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每一步病情的改善都是一剂强心针,相信经过治疗,你父亲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老人重新站起来了
在主任孔祥辉的带领下,医院以呼吸亚专科护理小组为主导的肺康团队积极开展工作。为了更好地配合治疗康复方案,大家主动调班、加班,牺牲休息时间。整个治疗期间,肺康团队保持“全人全程”,关注爷爷的每一颗药、每一次运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指标。从整体状态评估到肺部症状评估,从身体评估到心理评估,从肺部廓清到呼吸锻炼,到肢体运动、下床辅助运动,从饮食指导到心理支持,从对病人鼓励到向家属进行宣教……每一次肺康复前的详细评估,都要确保在最合适的时机,做好一系列准备后,根据评估结果再调整康复方案,以确保康复训练安全高效。
“小王,今天早上我咳出好多痰。”
“小王,你看我现在做的这个锻炼标准吗?”
……
渐渐地,唐爷爷说话有力气了,能在床边站立了,能在家人搀扶下开始走路了。看到治疗效果还不错,唐爷爷和家属对恢复健康更有信心了。
“爸爸今天去复查CT是自己走去的,我们没有扶他。这个病拖了几十年了,没想到能恢复得这么好,真是太谢谢你们了。”终于,在唐爷爷女儿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那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清朗,是熬过寒冬的喜悦!(王蕾)
延伸阅读
我院全科医学科是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一体化的临床一级学科。设有全科医学门诊、全科医学专家门诊、全科医学病房,现有床位50张。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等专科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从多学科角度进行健康管理,评估、诊断及治疗各种疾病;科室拥有医疗护理专业人员2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护师3人;科室先后有多人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完成省科研立项一项,市科研立项三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编、参编著作多部。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三项,荆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科室始终倡导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服务,为广大患者营造一个理想的医疗、康复、保健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