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张口喘气、头疼……晚上睡不着觉,差点被憋死!原来是鼻腔内长了个“大家伙”,并且一直从后鼻孔长到了鼻腔外。
35岁的患者陈女士被查出巨大鼻息肉,因全血细胞减少、肝硬化等病史,辗转多家医院,直到我院耳鼻咽喉科医护团队的介入,等待了两年的她又能畅快呼吸了!
身体问题多多,又查出巨大鼻息肉
陈女士患有全血细胞减少、肝硬化等病史。两年前,她突然出现鼻塞,后面逐渐有了鼻痛和头晕的症状,但觉得不影响正常生活,就一直拖着没去就医。
直到最近,陈女士鼻塞和头痛加重,连呼吸都成了煎熬。迫不得已,她只能到医院检查,不料,竟查出鼻腔内藏了个“大家伙”,一个鸡蛋大小的鼻息肉居然塞满了她的整个鼻腔直至后鼻孔。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若不尽快切除,任其继续增大的息肉将会压迫咽喉“要道”,最终阻断呼吸。
陈女士跑了很多医院,也找过许多专家,可最终的结果并不尽人意。专家们一致认为风险手术非常高,拖着一身疾病的陈女士心情日益沉重。直到一天,陈女士偶然得知我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李冬可以治疗她的疾病,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带了一大摞检查资料就找到了李冬。
多次辗转求医,绝望中见到一丝曙光
陈女士怀着忐忑的心情问道:“李主任,我已经去了好多家医院,都不敢做手术,到底我的鼻息肉还能治吗?您可以直接告诉我,我有心理准备。”因鼻腔被长期堵塞,陈女士因严重缺氧导致面色苍白,说话都显得十分吃力。
李冬反复研究陈女士的病情资料,耐心地询问病史情况,出于谨慎的态度,建议陈女士完善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陈女士的鼻息肉已将中隔压向对侧,并将后鼻孔和鼻咽部全部堵死,息肉几乎与软腭下缘平齐,还长出了鼻腔外。更糟糕的情况,她的血常规数值极低,检查显示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与正常值相差甚大!
患有肝硬化的陈女士肝功能已经受损了,手术出血风险本身就高,如果在血小板和白细胞数值极低的情况下手术,手术的创伤只会让陈女士的抵抗力更低,感染风险也会成倍增加,更加剧了出血风险。
手术的难度可想而知,再三权衡利弊后,李冬决定为陈女士抓住最后一丝希望,但陈女士因种种顾虑在办理入院后不久办理了出院。
执意要求手术,团队面对重重困难
半个月后,李冬在门诊再次见到了陈女士,眼前的陈女士面色比之前更加苍白,整个脸部浮肿得非常厉害,全身瘫软无力。陈女士说:“李主任,这个手术我还是要做!回去后我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感觉快被憋死了!您一定要救救我。”
为确保手术安全,李冬带领耳鼻咽喉科手术团队对这个特殊疑难病例进行了术前讨论,鉴于陈女士目前病情较重、手术难度非常大,科室团队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手术过程需要解决的几大难题进行详细分析。
诸多难题中的任何一项,对于医生而言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问题主要表现在——
如何做到创伤最小?不论是手术还是麻醉过程,哪怕一小块黏膜受损都将面临难以控制的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如何在保证鼻腔正常功能的前提下,一次性彻底清除病变?陈女士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很难有二次手术机会。
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手术?手术区域直接毗邻眼眶内周,紧相隔一层薄如纸张的骨层,鼻窦深部紧邻视神经,颈内动脉,快速手术时损伤可能性增大,出现大出血以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风险。
如何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陈女士血小板和白细胞极低,感染和出血风险极大。
事不宜迟,必须马上手术。术前,为改善陈女士的身体指标,李冬与血液内科主任蒋锐反复沟通后,指导她服用相关药物。没想到,这次陈女士又拒绝了,手术难度再次升级。
李冬深知,陈女士的身体指标若得不到改善,术后感染风险会成倍增加,接下来的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不容有丝毫差错。
敢于直面突破,出色完成高难度手术
术前李冬邀请手术麻醉科、血液内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确保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的万无一失。麻醉科医生袁振武又多次与陈女士面对面沟通,并反复查阅各种资料,最终决定采用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实施可视喉镜插管,最大限度地避免损伤。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后,陈女士于6月15日接受了鼻内镜手术,完全切除息肉并彻底开放了鼻窦。术中,麻醉科袁振武医生全力配合,在可视喉镜下进行麻醉气管插管,过程十分顺利,无任何黏膜损伤。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手术,才能避免术中发生危险,随即李冬带领手术团队,仅用时15分钟就在鼻内镜下完全切除了息肉,并完成了鼻窦开放,整个过程出血不到十毫升,仅仅打湿了几根纱条。
术后李冬在可视喉镜下观察清理气道,陈女士完全清醒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
手术当日,陈女士安全返回了病房,术后4小时后,没有出现任何肿胀、疼痛等不适,无术后并发症,陈女士的呼吸变得顺畅多了,面色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出院前,陈女士特意制作了锦旗送给耳鼻咽喉科的医护团队,她说:“你们真是了不起,我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畅快呼吸的感觉,真好!”(帅师靓妹)